为什么我把博客从 Hexo 迁移到 Hugo
这几天没忍住折腾的劲,把博客从用了 快 10 年的 Hexo 迁移到了 Hugo。其实一开始我并不是想更换博客框架,我只是想写一个 Hexo 的博客发布器,通过 GitHub API 直接向仓库添加文件。然后在博客中我想新开一个 Memos 页面来展示这些类似碎碎念的想法。
至于为什么我想写一个博客发布器,是因为我觉得还是将文字内容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靠谱的。
博客发布器在 AI 帮助下很快就完成并且可以正常使用:

然后配合 Cloudflare 的自动构建,流程很快顺利跑通了,但是实际使用中,我发现 Hexo 构建实在太慢了,从构建记录来看,每次要 2 分 30 秒左右。

这只是构建时间,加上触发,代码拉取发布等时间,实际页面上看到得三四分钟后(当然,其实用这种方式之前,就应该做好这个觉悟,这种方式注定及时性没那么高,但人偏偏就喜欢追求及时反馈)。
于是我脑海中重新冒出了使用 Hugo 的想法,之前了解过,但觉得折腾这个没有比较,那点速度对我来说无关痛痒,一年也写不了几篇文章,于是就被搁置。但现在不一样了,有了这个发布器后,手机上随时都能写一些东西,更新的频率大大提升,所以每次构建的等待就很让我难受。所以一咬牙,就决定把博客从 Hexo 迁移到 Hugo。
实际迁移下来,其实没遇到很多问题,主要是 AI 帮了很大的忙,我之前的博客比较简单,主要就是一些文章,图片用的腾讯云图床,所以也没什么资源文件,只需要把博客头部的格式转换一下基本就可以直接用到 Hugo,AI 一出手轻轻松松。然后就是安装一下 Hugo 的环境,跟个官方文档,一个命令行的事情,然后初始化站点,选择一个主题(Hugo 没有默认主题,所以必须选择一个主题才能看到页面)。接着就是提交到 GitHub,Cloudflare 添加 Pages,然后把域名转移到这个新的页面,迁移就结束了。
现在 Hugo 的构建速度基本在 22 秒左右,比 Hexo 整整快了 2 分钟,可以说是很大的提升。

结语
曾经也一直想过怎么可以比较方便地发布 Hexo 博客,尝试过通过 Obsidian,但是体验并不好,并且 Obsidian 本身的多端同步就有问题,这次突然从以前的项目中获取到了灵感,不如通过 API 直接向仓库写内容,配合自动构建,发布文章简单许多,并且 web 自带多端属性,做好页面适配就好。我觉得这才是 Hexo、Hugo 这类静态博客发布文章的终极形态,虽然有一定门槛,但也不比 Obsidian 折腾 git 插件难多少,就是获取一些 key,token 之类的比较麻烦。同时我还将发布器做成 PWA 应用,就像使用 app 一样,想写了打开随时写,或者先写到其他地方,比如 flomo,备忘录,然后复制粘贴到发布器发布就好了。